以普惠安全優質學前教育成就美好童年
■教育時評
5月20日,以“守護育幼底線成就美好童年”為主題,教育部啟動第十三個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活動將圍繞主題重點宣傳學前教育重大法規政策、重要管理制度和科學保教理念,營造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氛圍。
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是幸福人生的開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各地下大力氣、投“真金白銀”補上學前教育的歷史短板。學前教育基本普及,區域差距不斷縮小,取得的跨越式發展成就有目共睹,整體面貌早已今非昔比。我們欣喜于絕大多數的幼兒如今能夠在普惠性幼兒園就讀,全國各地的幼兒園在科學保教、內涵式發展的道路上大步向前。童年如同生機勃勃的花朵,需要悉心澆灌、用心守護。學前教育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矛盾,加快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依然重任在肩。
要以守護育幼底線為首要前提,切實保障學前兒童的基本權益。學前兒童作為特殊的群體,享有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權等基本權利。守護育幼底線,首先意味著要在教育實踐中落實兒童的這些權利,學前教育工作者要把保護學前兒童安全作為基本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確保兒童在學前教育階段受到尊重和保護,免受任何形式的侵害。各級教育部門要建立追責機制,對出現傷害學前兒童的行為,必須“零容忍”,嚴肅問責。學前階段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育幼底線的堅守,還意味著必須尊重兒童成長規律,落實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防止和糾正“小學化”傾向。教育工作者要樹立科學保教理念,為學前兒童提供符合他們年齡和發展特點的保育教育。
要以努力優化資源配置為重點任務,持續提升老百姓的普惠獲得感。面對人口高峰時期的剛性入園需求,各地政府善作善為,大力發展公辦園,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園,基本實現了“有園上”。全國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90.8%,然而,人口形勢還在不斷變化,城鎮化進程還在不斷推進,學前教育資源布局與結構仍將面臨新的挑戰。各地應及時做好學齡前人口監測,優化學前教育資源布局,科學配置城鄉學前教育資源,既要防止資源浪費,又要避免布局調整帶來新的入園困難。在城鎮,人口流入較大的地區以及公辦園占比較低的地區,還要持續穩步增加公辦資源供給。在農村,要辦好鄉鎮中心園和必要的村園,偏遠地區開展巡回支教。同時,適應形勢變化,優化辦園結構和師生比,改善辦園條件,整體提高幼兒園辦園水平,確保老百姓的普惠獲得感持續提升。
要以規范管理為必要舉措,以更好的辦園質量為兒童成長奠基。今年是基礎教育的“規范管理年”,也是加強學前教育規范監管的重要契機。“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規范管理的關鍵是以制度標準為標尺,筑牢幼兒園規范監管堤壩,最終目的是以辦園的規范化、法治化促進質量提升。各地要扎實抓好幼兒園不規范辦園行為專項治理,為幼兒園辦學劃底線、劃紅線。對于不規范的園所,要逐步精準指導形成工作閉環,確保其整改到位。學前教育規范辦學的“難”,還難在內涵發展上。各地要以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提升試點工作為抓手,聚焦解決幼兒園保教實踐問題,以“小切口”引導教師探索自我評估、自我改進提高,激發幼兒園辦學內驅力,持續關注改進過程質量,促進幼兒園主動向高質量發展。同時,聚焦薄弱園,加大幫扶支持力度,抬高底部質量。
要以依法治教為重要保障,促進學前教育健康發展。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去年,學前教育法(草案)面向社會征求意見,從明確學前教育定位、健全規劃舉辦機制、規范學前教育實施、完善投入機制、健全監管體制等六個方面作出全面規定,學前教育即將邁進“有法可依”時代,各地政府要強化落實政府責任,加強對學前教育事業的財政投入,持續提升幼兒教師和相關工作人員的待遇,建設一支穩定的高質量的教師隊伍,促進學前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
學前教育關系億萬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每個家庭的和諧幸福,更深刻影響著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未來,隨著學前教育法的出臺實施,學前教育將迎來全新的發展階段。讓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續寫好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的奮進新篇章,共同守護好孩子們的美好童年!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