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倫理培訓幫企業提升價值維度
為響應中央號召,提升企業文化,2023年8月12日,鄭州星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特邀請鄭州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到公司做科技倫理教育培訓,該學院范秉琪副教授為公司員工做了一場精彩的科技倫理知識講座。
2022年3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由新華社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科技倫理是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科技活動需要遵循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是促進科技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快速發展,面臨的科技倫理挑戰日益增多,但科技倫理治理仍存在體制機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領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已難以適應科技創新發展的現實需要。
為進一步完善科技倫理體系,提升科技倫理治理能力,有效防控科技倫理風險,不斷推動科技向善、造福人類,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特提出了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意見》中特別指出:
一、治理要求倫理先行、依法依規、敏捷治理、立足國情、開放合作。
二、科技倫理原則包括:增進人類福祉、尊重生命權利、堅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風險、保持公開透明。
三、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完善政府科技倫理管理體制,壓實創新主體科技倫理管理主體責任,發揮科技類社會團體的作用,引導科技人員自覺遵守科技倫理要求;
四、加強科技倫理治理制度保障。制定完善科技倫理規范和標準、建立科技倫理審查和監管制度、提高科技倫理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強科技倫理理論研究。
五、強化科技倫理審查和監管嚴格科技倫理審查。加強科技倫理監管、監測預警科技倫理風險、嚴肅查處科技倫理違法違規行為。
六、深入開展科技倫理教育和宣傳。重視科技倫理教育、推動科技倫理培訓機制化、抓好科技倫理宣傳。
目前,科技倫理呈現新的態勢,尤其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科技倫理新特征為科技倫理治理帶來新問題。近年來,隨著高技術產業發展,我國也提升了對科技倫理治理的重視程度。
基于高技術產業發展中存在的諸多科技倫理困惑,鄭州星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特組織了此次科技倫理專題培訓。鄭州星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青年員工占大多數,他們思維活躍、富于創新。然而在現實工作中關于科技倫理的認知還有局限,困惑也有很多。為響應中央號召,提升企業文化,該公司特聘請鄭州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工程倫理學》任課老師范秉琪副教授結合其“新工科”項目,“以引導案例為抓手,打造‘識別-反思-內化-建構’的工程倫理(電子信息領域)課堂”中的課程案例,普及科技倫理知識。
培訓會上,范秉琪副教授介紹了《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以滴滴為例的互聯網個人信息權保護》等案例,并圍繞著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多個案例,為學員們做了一場兩個多小時的科技倫理專題講座。講座期間,關于科技倫理的話題引發了學員們的熱烈討論,會議氣氛異常活躍。
范秉琪副教授在專題培訓中還強調,關于高技術產業的科技倫理治理需要從多維度發力。一是完善制度建設,加強監管機制,尤其是完善法制建設,構建各部門協調溝通的科技倫理治理行政路徑。二是推動科技界與高技術產業界自律,共同擔負倫理主體責任,完善高技術產業中的倫理治理落地途徑,以真正落實和增強倫理原則的執行力,推動形成科技成果從研發到應用全鏈條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三是加強教育培訓,在高校理工科中設置科技倫理課程,在科技工作者入職培訓中加強倫理內容的培訓,對高技術產業的相關管理者提供倫理培訓和咨詢,使倫理觀念入腦入心。四是厚植社會科學文化,鑒于科技創新與應用已成為全社會參與的領域,應面向社會普及科技倫理知識,引導公眾理性關注并參與科技倫理治理。五是回應社會的價值期待,在科技倫理的價值導向中充分體現符合時代精神的先進價值觀,進一步增強社會認同和支持。
培訓結束后,學員們紛紛表示:本次培訓收獲很大,通過本次專題學習,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職業能力,可以更有效地應對未來的職業挑戰,還確保了創新思維與倫理準則相結合;創新的方案不僅要有技術上的可行性,還要符合科技倫理,不損害公眾利益。
“此次培訓,使年輕人的IT工程師們深刻認識到工程的多種價值維度、工程的風險、工程各攸關方的公平與公正等科技倫理問題,正好填補了公司員工們關于科技倫理方面的認知空白,非常必要,意義深遠。”鄭州星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胡先生說。
(正文結束)
